昔日废弃矿山 今现稻花飘香

  风吹稻浪遍地黄,废弃矿山稻花香。

  近日,于都县银坑镇年丰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点的田间地头,金黄耀眼,秋风吹过,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新的稻香。

  收割、脱粒、烘干、装袋……收割机在金黄的稻浪中繁忙作业,一片秋收农忙景象。

  可谁承想,多年前的这里,是周边村民心中不愿提及的“痛”。这里曾是一座石灰石石料矿山,多年的露天开采留下的是高陡边坡、岩体裸露、碎石成堆、坑洼积水。碎石遍布导致矿区周边的一些良田也因此无法耕种,巨大采坑长期积水,存在极大安全隐患,严重影响着周边村民生产生活和人身安全。偌大的一个“生态伤疤”嵌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,显得格格不入。 黑龙江生活网

  “去年8月开始,我们对这里开展生态修复,采取了地貌重塑、土壤重构、植被重建、恢复耕作层等措施,今年3月完工。我们将采坑改造成生态水塘,同时平整出80余亩水田并种植上了水稻。这是生态修复后的第一年耕作,效果还挺不错的,平均亩产预计620斤。”项目部负责人袁先生望着这满眼金黄,满怀信心地说,稻子收割完后,我们还将对土壤进行进一步沃土改良,增加土壤肥力,力争明年亩产千斤以上。我们对这里的管护期是三年,从目前来看,我们对三年后这里的生态恢复效果有足够的信心。

  据了解,于都县是矿产资源大县,矿山开采历史悠久,特别是原国企盘古山钨矿和铁山垅钨矿等矿山,有着上百年钨矿开采历史。受当时开采条件的限制,造成该县废弃矿山点多面广,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承受之痛。 国内财经网

  为全面修复矿山生态环境,于都县积极探索,通过自然资源政策激励,吸引社会各方投入,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、利益共享”的生态修复市场化新模式,全面实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专项行动,对全县231家废弃矿山实行分年度、分批次治理,系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,预估治理面积达8844亩,力争于2024年底全面完成治理,旨在变废弃矿山为生态之地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
  (记者廖福玲 通讯员邱奇华 钟燕玲

免责声明
1、本站所有内容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,并不涉及未公开的内容。
2、本站转载内容仅供参考。请勿用于商业及非法用途,如产生法律纠纷与本站无关 。
3、本站不保证所提供内容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及版权合法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法律责任。
4、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资源可能侵犯其版权或其他权利的,请发邮件到邮箱shanchuwenzhang@foxmail.com,工作时间一小时内删除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tusanta.com/182351.html

上一篇:虔城夜色美 人如画中游

下一篇:暂无